海金沙草功效和作用 亳州陈锋药材 【生境分布】 **于山坡、草丛中,攀援他物而生长。分布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闽台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等地。 【化学成份】 藤含氨基酸、糖类、黄酮甙和酚类。叶中含黄酮类。 【性味】 甘,寒。 ①《履巉岩本草》:"性凉,无毒。" 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甘,性寒,无毒。"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寒,味甘淡,无毒。" 【功效与作用】 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。治尿路感染,尿路结石,白浊带下,小便不利,肾炎水肿,湿热黄疸,感冒发热,咳嗽,咽喉肿痛,肠炎、痢疾,烫伤,丹毒。 ①《履巉岩本草》:"治淋病热痛者,并小便不利。" ②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专理跌打。" 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"退火。治淋症,咳嗽,筋骨疼痛。" ④《天宝本草》:"平肝济火。治小儿螬疳,红崩淋沥。" ⑤《岭南采药录》:"通淋,利小肠,解热毒气。治伤寒狂热,湿热肿满,茎痛,疗痘疮变黑。" ⑥《广州植物志》:"可敷郁血,又可上咯血。" ⑦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治五淋白浊,消水肿。" ⑧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痨嗽火咳。" ⑨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水肿,湿热黄疸,咽喉肿痛,目赤肿痛,胃火牙痛,水泡疮。" ⑩广州*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,利水,通淋。治尿路感染,尿路结石,肾炎水肿,感冒发热,小便短赤,肠炎痢疾。" ⑾《广西中草药》:"治汤火伤。" ⑿成都《常用草药**手册》:"活血通络,治百日咳。" 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0.3~1两(鲜者1~3两);或研末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 【附方】 ①治热淋急痛:海金沙草阴干为末,煎生甘草场,调服二钱;或加滑石。(《夷坚志》) ②治血淋:左转藤、小萹蓄,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③治妇女白带:"海金沙茎一两,猪精肉四两。加水同炖,去渣,取肉及汤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 ④治小便不利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和冰糖,酌加水煎服;或代茶常饮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 ⑤治赤痢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水煎,日服一至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